一、合同中约定的法律效力及责任承担是怎样的
合同约定的法律效力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。一般而言,只要合同主体适格、意思表示真实、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,合同即有效,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,各方需依约履行义务。
若一方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义务,构成违约,应承担违约责任。常见违约责任方式有继续履行,即违约方按合同约定继续完成应做之事;采取补救措施,如产品质量不符时修理、更换;赔偿损失,赔偿对方因违约遭受的损失;支付违约金,按合同约定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金钱。当事人可在合同中约定具体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和违约金数额等,但约定需合理,若过分高于或低于实际损失,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调整。
二、合同中约定可向原告所在地起诉是否有效
这种约定一般是有效的。根据《民事诉讼法》规定,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、合同履行地、合同签订地、原告住所地、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,但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。
所以,合同中约定向原告所在地起诉,只要该约定不存在违反级别管辖(如基层法院不能管辖应由中级法院一审的案件)和专属管辖(如不动产纠纷专属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)的情形,就是有效的。一旦发生纠纷,原告就可依据此约定向其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。 |